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二版:援手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夏日安全驾驶有良方 车和人都要有好状态
本报记者 朱乔夫 通讯员 丁锡舰 配图:毕传国

  夏季来临,自燃、爆胎这些高温天里的“老麻烦”又多了起来;而雷雨、墨镜,甚至凉拖鞋,都会成为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杭州市交警支队事故对策处预防科的民警开出了夏日安全驾驶的良方。

    开车要有好精神和好身体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是夏季安全行车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在夏季酷热的天气里,驾驶员的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变化。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烦躁,在车厢这个封闭的环境内,烦躁就会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同时,由于夏季昼长夜短,驾驶员会出现休息不够充分的情况。这可能会使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保持良好的状态,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外,驾驶员还要注意:在行车过程中若出现瞌睡现象,要立即停车休息,待清醒后再继续开车。如果出现焦躁等心理状态,也最好暂时避免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不得连续驾车超过4个小时,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晚上11时至凌晨2时是疲劳驾车事故的高发期,因此更应该引起重视。

    雷雨天里不要急刹车
    夏季会经常出现暴雨天气。在行车中如果突遇大雨,驾驶员必须注意:避免紧急制动或制动过猛。因为水会使轮胎附着系数下降,特别是刚下雨时,由于水与路面上的泥土混合,附着系数会更低,增加车辆侧滑的可能。同时,驾驶员应打开汽车小灯,降低车速,增大跟车距离。另外,驾驶员还要留意道路上的行人动态。因为刚下雨时,路上行人为躲雨通常会低头猛跑,在此情况下,司机应当及时减速,随时做好制动准备。

    摒弃不良开车习惯
    杭州市交警支队事故对策处预防科的民警告诉记者,一些行车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在闷热的夏夜,喝一杯冰凉的啤酒对男人来说绝对是个享受,可是喝完酒再开车的惨痛教训不胜枚举。
    开“病车”上路是大忌。水箱“开锅”、发动机“粘缸”、汽车自燃、爆胎、电路受潮短路等等,最易发生在夏季。因此,驾驶员一定要经常检查车辆各个重要部件,测量轮胎气压等。
    行车时打开车窗,有时会飞进来一些小虫子,有的驾驶员会一边开车一边驱赶拍打,这样很容易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交通事故。
    有的女司机喜欢穿凉拖鞋开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穿着凉拖鞋的脚在踩刹车时容易打滑,从而造成事故。
    不宜戴颜色太深和太大太重的墨镜开车。据研究,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映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会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驾驶者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以80公里的时速前进时,颜色过深的墨镜会把驾驶者对情况的反应延长1秒,从而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